加強引導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2017-09-12
在幼兒園中總有這么一類(lei)孩子,特(te)別不(bu)愛說話,語(yu)言表達能力(li)差,不(bu)與(yu)別人交往(wang),表現出(chu)明顯的(de)社會交往(wang)能力(li)發展不(bu)足(zu)。作(zuo)為(wei)教(jiao)(jiao)師,我們努力(li)想(xiang)辦(ban)法加以改(gai)善,但往(wang)往(wang)收效(xiao)不(bu)大。幼兒交往(wang)能力(li)差與(yu)幼兒的(de)家庭教(jiao)(jiao)育環境,尤其(qi)是父母的(de)教(jiao)(jiao)養(yang)觀念有著密切(qie)的(de)關系(xi),可以說父母的(de)教(jiao)(jiao)養(yang)觀念和方式(shi)起了決定性的(de)作(zuo)用。
根據相關理論和實踐,我們針對個別幼兒展開個案研究,對癥下藥,注重從改善家庭教養環境,家園密切配合入手,使這些幼兒的語言表達和社會交往能力得到明顯發展和提高。
案例一一、幼兒表現:時瑋珈,6歲男孩,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發展較差,尤其不善表達,不敢說話,說明一件事情時往往語句模糊不清,緊張口吃,像要哭的樣子,表現非常焦慮無助。不愛與別人交流,不主動參與集體活動,在活動中表現極不自信。
二、調查分析:
通過與時瑋珈媽媽交談我了解到,體弱,出生時體質較差,因此媽媽以一種補償的心理對他加倍照顧。每到一個新班,媽媽都會特別叮囑老師,時瑋珈自理能力差,需老師特別照顧。每天早上入園都要交待好多需照顧的事情,中午還要來園看孩子吃飯,對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帶這些事情更是不讓他動手,任何事情由她代勞,有話她替時瑋珈說,還經常笑著嗔怪石頭:“你真笨,什么也不會做。”在日常活動中我仔細觀察,時瑋珈有時也會和小朋友玩得較融洽,也有參與集體活動的欲望,但膽怯不自信。
正確的兒童觀是指視兒童為獨立的不斷發展變化的個體,尊重兒童的人格,尊重兒童的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我們分析認為,王浩的問題主要是媽媽缺乏正確的兒童觀造成的。在媽媽眼里,孩子是大人的附屬品,而沒有意識到他是獨立的主動發展的個體,缺乏對孩子人格和發展的尊重和信任,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溺愛過度,事事包辦,使孩子形成強烈的依賴心理,自信心嚴重不足。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先改變媽媽的教養觀念。
三、家園配合策略:
1、積極主動贏得家長信任,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兒童觀2、耐心細致觀察孩子需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父母觀是指對父母在兒童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問題的看法。由于工作繁忙或圖清閑,好多父母把孩子交給老人,這些孩子往往大多表現出社會交往能力差。這些家長缺乏正確的父母觀,忽視了自己在兒童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影響了孩子社會性的發展而追悔莫及。
四、家園共育策略:
1、幫助家長分析問題,樹立正確的父母觀2、尋找切入點,走入孩子內心世界孩子的個性和教育環境不同,出現問題也各不相同。通過案例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及時發現問題,積極對待,認真分析,向家長客觀真誠地反映問題,引起家長重視。
二、認真觀察幼兒表現,科學分析問題現象,尋求相關理論、實踐支持,制定科學的個案研究計劃,要持之以恒。
三、針對不同家長特點給予不同方式的指導,使家長樂于接受,逐步轉變家長教養觀念,改善幼兒家庭教養環境。
四、熱愛、尊重幼兒,為幼兒創設寬松積極的心理氛圍和良好的社會交往環境,培養幼兒自信心。
家庭是兒童生活發展的最初場所,而幼兒園是兒童離開家庭獨自參與的第一個小社會,在這個轉折點不免會暴露出一些問題。我及早發現了問題,科學分析,家園積極配合,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不斷得到發展和提高。

